在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卫乡村的蓝溪云庭小区,一份无声的温暖约定悄然流淌:独居老人的餐食是否准时送达?议事亭里是否传来他们熟悉的笑语?这些日常点滴,都被一双双“守望的眼睛”默默关注着。这正是卫乡村党委深化“两委”进小区,创新性地联动送餐员、红色小管家、邻里街坊等身边力量,以网格化的精密联结和人性化的细腻温情,共同为独居老人编织起一张坚实而温暖的“守护网”。
三餐四季:精准守护 筑起安心屏障
“安全哨兵”日行一瞥。每日午间,送餐员化身为“安全哨兵”,准时叩响独居老人的家门。他们在递上热腾腾饭菜的同时,细心观察老人取餐时的精神状态、居所内的点滴异常。一旦发现可疑情况,立即启动响应机制,向村工作人员报告,确保问题第一时间被发现。
“贴心亲兵”周周相伴。 红色小管家则变身为“贴心亲兵”,每周固定上门。他们与老人促膝谈心,深入了解其身心状况与实际困难,细致排查居家环境中的安全隐患,并主动协助处理生活琐事,成为老人身边可靠的“贴心人”。
“真心枢纽”闭环运转。村党委作为核心“枢纽”,每周系统整合来自“哨兵”的即时报告与“亲兵”的探访记录。针对收集到的信息,党委高效协调亲属、志愿者、专业社工等多方力量,精准对接老人健康状况、生活需求等,确保每一个反馈的意见和需求都能得到闭环处理与有效解决。
亭院之约:邻里微光 汇成温情脉动
“安然守望者”日常凝视。小区议事亭、党群服务站、活动广场边,热心的邻里居民自愿成为流动的“安然守望者”。他们在休憩、闲聊间,目光自然地拂过独居老人的身影——留意其步履是否稳健、神情是否安然。这份融入日常的“凝视”,如同关心着“窗帘开合”的无声信号,编织着最基层的守护经纬。
“温情亭长”主动连线。由村两委成员或热心群众担任的“温情亭长”,每周至少一次活跃在这些公共空间。他们主动招呼着常来的独居老人:“今早看您出来锻炼了,精气神真足……”的寒暄切入,倾听心声,了解需求,并及时传递最新的惠民政策、民生工程进展等信息,成为老人依赖的“信息桥”与“知心人”。
“关爱后援”精准驰援。“卫我家乡”志愿者服务队作为强大的“关爱后援团”,他们依据“亭长”汇集的需求清单,灵活定制服务内容:爱心理发送上门、健康义诊进小区、小家电维修、防诈知识普及……这些定制化的志愿活动,及时填补日常守望的缝隙,让关爱穿透门窗,直达心坎。
从“窗帘之约”那一份邻里守望的初心萌动,到“守望联盟”这一张精密联动的温情网络;从送餐员日行一瞥的警觉,到邻里间随时随地的留心;从红色小管家每周的深度探访,到志愿者团队按需而至的精准帮扶——卫乡村党委以党建引领凝聚“身边力量”,用真心与巧思将关怀的触角延伸至独居老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。这道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“暖心结界”托举着三餐四季的安稳,回应着琐碎日常的诉求,让“老有所安、情有所依”的美好愿景,在网格之中、在民心深处温暖照进现实。
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